20220606-從趨之若鶩到走火入魔:雙語教學會成為國王的新衣嗎?

從趨之若鶩到走火入魔:雙語教學會成為國王的新衣嗎?∕羅德水


【內文擷取自獨立評論】「雙語國家」政策自提出以來,各界爭議不斷,政府終於做出回應。3月28日,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「雙語政策與國家語言並重,給下一代更好的未來」新聞稿,指媒體報導對雙語政策多所誤解,並表示:政策之目的、推動作法及預算編列並無獨厚雙語政策,為避免造成誤解,原「2030雙語國家政策」已更名為「2030雙語政策」。5月28日,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出席全國文化會議開幕時再次強調:「台灣沒有要成為雙語國家」。

然而,到底誰誤解誰呢?明明2030雙語國家(Bilingual Nation 2030)就是由行政院長賴清德於2017年推動,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時多次提及,正、副總統還連袂出席「2030雙語國家政策第一次諮詢會議」,路人皆知執政團隊是以國家級規格傾全力推動,怎如今突然改口說沒有雙語國家這回事?

名稱調整、政策依舊

檢視國發會先前發布對「雙語國家」的相關說帖內容,與其說媒體誤解,不如說「雙語國家」政策確實與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立法意旨有著根本性的矛盾。針對各界提出的諸多疑慮與批評,還是必須回到實際政策面深入檢討,僅僅改變名稱,顯然不會解除疑慮。

就目前官方公布的資訊,除了名稱從「雙語國家」調整為「雙語政策」,政策的法制化與具體推動方案,仍依原「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」、「2030 雙語政策整體推動方案」持續推動,《雙語國家發展中心設置條例》猶在立院待審。所謂調整,充其量就是條例與計畫名稱相應改變而已。

事實上,巨額經費早已投入。由國發會與教育部共同發布的「2030雙語國家政策(110至113年)」,4年內總經費高達100億元,所需經費由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項下特別預算支應,並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、各級學校、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及終身學習單位等共同合作推動。無論從投入金額或執行單位,政府對雙語政策的重視程度,可見一斑。

(略)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誠實面對錯誤,回歸國教本質

針對花蓮縣教甄,教育部長潘文忠在立院答詢時雖指出該地作法是「誤解」了雙語政策,但又說這只是理念不同,還算不上人謀不臧,教育部已提醒地方教育局處。

要問的是,當政策已然走火入魔,難道也沒辦法改變這樣矯枉過正、本末倒置的雙語教學政策嗎?面對各界質疑,地方教育局處的說法大多是雙語師資是優先考量「已核定開辦雙語課程學校」師資需求,殊不知,學校之所以積極嘗試開設相關課程,源頭還不是相關雙語政策白皮書明訂的KPI與來自教育行政的壓力?

行政院將雙語國家更名為雙語政策,確實免去諸多爭議,算是從善如流,但如果計畫內容依舊如故,如何改善教育現場衍生的諸多問題?英語的重要性毋需多言,但作為國民教育,中小學還有同樣重要的各種任務,不是所有立意良好的政策都能通往天堂,用獨厚英語的方式甄選專科教師,用備受爭議的方式進行雙語教學,都已出現顯而易見的荒謬與災難,除了可能嚴重影響正常教學品質,更可能對台灣國民教育造成深遠的衝擊,主事者豈可不嚴肅以對?


獨立評論完整內容,請參閱: https://opinion.cw.com.tw/blog/profile/266/article/12363

111/03/28(國發會新聞稿)雙語政策與國家語言並重,給下一代更好的未來:

https://www.ndc.gov.tw/nc_27_35685

107/12/07(行政院)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

https://www.ey.gov.tw/Page/448DE008087A1971/b7a931c4-c902-4992-a00c-7d1b87f46cea

109/12/01雙語政策白皮書:https://www.edu.tw/News_Content.aspx?n=D33B55D537402BAA&s=FB233D7EC45FFB37